欢迎光临西柏坡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门板借条”

发布时间:2023-10-12 09:21:30 人气:332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一件独特的展品引起了参观者的关注。这是一块普通的门板,但上面却贴着一张红军的字条。字条上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3年,国民党军向湘鄂边根据地发动了进攻,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在贺龙等的率领下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游击战争。由于条件艰苦,红军的人员补给和武器弹药都非常困难。

1934年5月,红3军攻占了彭水县城,歼灭了一部分国民党军,并缴获了大量武器。随后,红军进入了贵州的黄家坝地区。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宣传,当地群众对红军并不了解,因此他们都躲起来,不敢接触红军。

门板借条

一天,红7师机炮连的官兵在经过一个村庄时,因为饥饿难耐,借用了村民黄学珍家中的半坛咸菜和几根大葱做了一顿饭。由于家里没有人,红军官兵在离开前挑水把水缸装满,还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留下6升黄豆作为补偿。他们还在门板上留下了一张字条,向黄学珍说明情况。

黄学珍回到家中后,看到门板上红军留下的字条,非常感动。她深切感受到了红军官兵的优良作风和铁一般的纪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军的好,黄学珍决定将这张字条保存下来,并在门板上贴上一张新的门神画,将字条遮盖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学珍年复一年地更换新的门神画,一直保存着这张珍贵的字条。1949年年底,新中国成立后,黄学珍激动地揭去了门神画,露出了当年红军留下的字条。1958年,她主动将贴着红军字条的门板捐赠给政府,后经原成都军区展览办公室移交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这块门板上的字条不仅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物,更是一段见证了红军优良传统和纪律的故事。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战争年代里,红军官兵们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上一篇:革命人物——李夫克
下一篇:诉说悲壮故事的“烈士殉难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