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西柏坡学习纪实

发布时间:2025-10-29 13:41:23 人气:12

西柏坡党性教育

清晨的阳光透过柏坡岭的松枝,在中共中央旧址的土坯墙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学员们静静地站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感受着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这是他们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参加专题培训的第二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而深思的神情。

在军委作战室旧址,一张布满印记的西柏坡区域地图引起了学员们的注意。据《西柏坡档案》记载,这张地图上标注着当年党中央与全国各解放区联系的秘密交通站位置。一位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多年的学员凝视着地图上那些细密的标记,内心深受震撼:"在通信条件如此简陋的年代,党中央就是通过这些交通站将指示传遍全国。这让我想到了语言交流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革命时期的信息传递,还是新时代的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从来都是如此关键。"

西柏坡党性教育的课堂上,教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1948年,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为了及时了解国内外动态,成立了一个由三十多人组成的外文翻译组。他们日夜不停地翻译外电报道和外交文件,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参考。这个细节让学员们倍感亲切,一位负责多语种教材编写的学员感慨道:"原来在革命胜利前夜,语言工作就已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使命。这让我们对今天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培训期间,学员们沿着当年党中央进京的"赶考路"徒步行走。脚下是崎岖的土路,耳畔是松涛阵阵,大家仿佛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从农村走向城市时的那份谨慎与坚定。一位学员边走边说:"我们从事的语言交流工作,何尝不是一条新时代的'赶考路'?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答好的考卷。"

在西柏坡红色教育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看着简陋的办公桌上那盏煤油灯,一位年轻学员陷入沉思:"就是在这盏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那么多光辉著作。如今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办公条件,更应该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在语言交流工作中发光发热。"

夜幕降临,学员们围坐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内,开展"西柏坡精神与国际中文教育"专题研讨。大家结合白天的所见所感,畅谈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语言交流工作。一位学员说:"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语言教师,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西柏坡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培训的最后一课,学员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碑前。朝阳初升,纪念碑在晨曦中熠熠生辉。一位学员在总结中写道:"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语言交流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政治任务。我们要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践行初心使命。"

离别时,学员们不约而同地回望这片红色热土。他们的行囊里装着沉甸甸的收获,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大家深知,作为新时代的语言交流工作者,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征程中,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李老师



上一篇:市医保局干部赴西柏坡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医保使命”专题培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