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

西柏坡:从一纸借条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守

发布时间:2025-11-03 14:43:14 人气:9

f6a55aafacf49f3900da191d4350f76.jpg

沿着太行山麓蜿蜒前行,远处西柏坡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片看似普通的华北山村,却承载着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厚重的记忆。对每一位来到西柏坡党校的学员而言,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更是一座精神的富矿,等待着人们去挖掘那些历久弥新的执政智慧。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在《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中的回忆,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常用自己的稿费招待前来共商国是的民主人士,但每次都会要求工作人员向中央行政处办理正式的借款手续,待稿费到账后立即归还。这张薄薄的借条,成为西柏坡干部培训中解读共产党人权力观的生动教材。

这张借条背后的故事,折射出的是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边界的清醒认知。1948年的西柏坡,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大批民主人士响应"五一口号"北上,共商建国大业。在这个特殊时期,毛泽东选择用个人稿费而非公务经费来承担部分接待任务,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廉洁自律,更是对执政伦理的深刻思考。在西柏坡党性教育中,这个细节常常引发学员们的深入讨论: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公与私的界限在哪里?

从更深层次看,"借条待客"的做法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它既体现了对民主人士的真诚相待,又恪守了党的财经纪律;既完成了重要的统战工作,又树立了廉洁自律的标杆。这种在细微之处展现的政治品格,正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所在。在西柏坡党校的课堂上,学员们通过这个案例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执政能力,不仅体现在重大决策的正确性上,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对权力运行的严格规范。

将"借条待客"与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内在逻辑。前者是具体行为中的自我约束,后者是全党的思想警示,二者共同构筑了共产党人执政伦理的基石。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望西柏坡,那张泛黄的借条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它提醒着我们: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更要保持对权力边界的高度敏感;在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更要守住公私分明的底线。这种清醒的认知,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关系到执政根基的稳固。

当学员们结束在西柏坡党校的学习,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各自工作岗位时,那张借条所蕴含的精神已深深植入心间。它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干部: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权力的大小,而在于对权力本质的深刻理解;永恒的执政基础,建立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价值选择上。西柏坡的这份精神遗产,依然在等待着新时代的赶考者们用行动去传承和发扬。

在这片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土地上,每一个历史细节都在诉说着同样的真理:唯有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行稳致远。这正是西柏坡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西柏坡党性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

作者:李老师



上一篇: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淬炼初心使命的“赶考”征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