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柏坡党校教育基地!

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感悟"赶考"初心:西柏坡干部培训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5-07-29 14:23:36 人气:10

1743495338138172.jpg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那座由中央机关食堂改建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总是让人驻足沉思。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这间只有100多平方米的简陋会场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如今,这里已成为西柏坡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核心教学点,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在此接受精神洗礼。

会址内保存完好的长条木椅和斑驳的党旗无声诉说着那段关键历史。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传》记载,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重要论述奠定了西柏坡干部培训的思想根基,也成为今天党员干部必修的第一课。

西柏坡红色教育特别注重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开展沉浸式教学。培训课程中,学员们会围坐在当年会议使用的长条木椅旁,聆听专家解读会议文献。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让抽象的党史理论变得生动可感。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是:据西柏坡纪念馆馆藏档案(编号XBPM-1949-03)显示,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参会代表们使用的记录本都是用边区自制的粗纸装订而成,有些代表甚至直接在烟盒背面做笔记。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正是当代干部需要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站在会址的木质讲台前,仿佛能听到毛泽东当年那振聋发聩的声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西柏坡党校将这一历史时刻开发成"赶考精神"情景教学课程,通过还原历史场景、研读原始文献,引导干部深入思考新时代的"赶考"命题。这种基于真实历史场景的体验式教学,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具感染力。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北墙上悬挂着一面特殊的党旗,这是1949年2月专门为会议制作的(国家文物局鉴定编号GW-1949-021)。西柏坡干部培训专家指出,这面党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五角星比标准尺寸略大,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即将走向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培训课程中,学员们会在这面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这种仪式感极强的教学环节,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当代干部培训如何从七届二中全会汲取智慧?西柏坡党校创新开发了"两个务必"对照检查教学法。通过将历史文献学习与个人党性分析相结合,引导干部对照"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标准进行自我剖析。这种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实镜鉴的做法,使西柏坡红色教育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针对性。

会址院内保留着一棵当年参会代表亲手栽种的松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这个生动的细节成为西柏坡干部培训中"红色基因传承"的最佳隐喻。培训课程特别设置"认养一棵树"的实践环节,让每位学员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为革命圣地留下一抹新绿。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教学设计,让红色教育超越了时空界限。

随着教育手段的更新,西柏坡党校在会址现场教学基础上,新增了"数字红色课堂"。通过VR技术还原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场景,让学员能够"回到"1949年3月,亲历那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这种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更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从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的木椅到现代培训课堂的VR设备,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对"赶考"初心的坚守。西柏坡干部培训通过深挖这些历史细节背后的精神内涵,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如一位培训教师所说:"站在这个发生伟大历史转折的房间里,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新时代的'考试'仍在继续,我们该如何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李老师



上一篇:从农家菜招待外宾看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朴素哲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