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集团分公司西柏坡党建培训:以"石油精神"对话"赶考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14 14:57:12 人气:12
近日,中石化分公司在西柏坡党校开展专题党建培训,将石油工业的"铁人精神"与革命圣地的"赶考精神"深度融合,开创了能源企业党性教育的新模式。
此次培训聚焦1948年西柏坡时期鲜为人知的"能源保障战"。据《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记载,中央机关迁驻西柏坡后,为解决燃油紧缺问题,专门成立燃料科,通过地下渠道从天津、保定秘密采购煤油。学员们站在复原的"煤油灯作坊"前,看着用土法提炼的照明油品,不禁联想到现代炼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从当年的‘一滴煤油一滴血’到今天的‘千万吨级炼化’,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能源报国的担当。"一位学员在研讨会上如是说。
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课程设计独具匠心。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授课教师特别讲解了会议期间用棉籽油替代柴油发电的细节(《西柏坡志》,河北人民出版社)。这种"因陋就简"的能源智慧,与中石化"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企业理念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培训中,学员们用现代油品检测仪器对比分析了当年的土法燃油样本,将专业技术学习融入党史教育。"革命年代的‘土办法’蕴含着最朴素的节能理念,这正是我们推进绿色生产的初心。"一位技术骨干感慨道。
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一组数据引发热烈讨论。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记载,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军平均每日消耗汽油仅相当于国民党军队的1/20。这种惊人的能源使用效率,被学员们称为"红色能效管理典范"。培训特别设置"能效对标"环节,将历史数据与现代炼厂能耗指标对比分析,提炼出"政治觉悟就是最好的节能技术"的独特观点。
夜幕降临时,一场特殊的"石油灯会"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举行。学员们用自制煤油灯摆出"100"造型,纪念党的百年历程。这个创意源自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当地群众用油灯照明送行的历史场景(《西柏坡记忆》,中央党史出版社)。灯光映照下,大家重温毛泽东"进京赶考"的著名论述,探讨新时代能源企业的"新考卷"。"当年是提着煤油灯进京,现在是带着新能源技术‘赶考’。"一位学员的发言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培训还深入挖掘了西柏坡时期的"节约型党建"经验。在毛泽东旧居,讲解员指着炕桌上的油灯介绍:为节省燃油,中央领导夜间开会常合用一盏灯(《西柏坡纪事》,人民出版社)。这个细节让学员们联想到企业推行的"党员示范岗节能行动"。"从‘一盏灯办公’到‘一度电节约’,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培训领队总结道。
通过西柏坡党校的系统学习,学员们创造性地提出"党建+能效"工作法,将西柏坡精神细化为"生产一线的五个节约准则"。这种将革命传统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实践,得到了西柏坡干部培训专家的一致好评。正如结业仪式上强调的:"石油工人不仅要当产业铁军,更要当政治铁军。要把‘赶考’的清醒带入每一座炼塔、每一个加油站。"
此次培训的独特之处在于,学员们带回了37条将红色基因融入生产经营的具体建议,其中"能效对标党史"项目已列入企业创新计划。从革命圣地的煤油灯到现代炼厂的智能化装置,一场关于能源与信仰的对话,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李老师
上一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赴西柏坡开展专题学习培训 以红色精神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