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物资东北公司赴西柏坡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在“赶考”出发地淬炼初心使命
发布时间:2025-09-26 14:13:38 人气:5
清晨的太行山东麓薄雾氤氲,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院内那棵虬枝盘曲的海棠树静默伫立。当中船物资东北公司的学员们踏进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原址时,时空仿佛瞬间折叠——1949年3月,在这个由机关食堂临时改建的会场里,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声音犹在耳畔。此次由西柏坡党校精心设计的专题培训,正是要让当代国企干部在这片精神高地上完成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
在中央军委作战室那间不足35平米的土坯房内,学员们凝视着墙上的军用地图仿制品久久驻足。1948年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时,党中央用电报发往前线的电报稿摞起来竟有1.5米高。当培训教师讲述“一不发枪,二不发粮,只发电报就打赢战争”的细节时(据《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中央文献出版社),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在通讯即时可达的今天,他们突然对“效率”有了全新的认知:原来真正的决策效能,从来不是取决于技术手段的先进,而是源于战略谋划的深度与执行力。
本次西柏坡干部培训特别设置了“电报解码”情景模拟环节。当学员们分组破译着模拟电报密码时,某个小组在连续失败后陷入焦躁。这时培训师展示了周恩来同志当年批改电文的手稿复印件,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让所有人沉默——原来决胜千里的背后,是这般字斟句酌的严谨。这种跨越时空的触动,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玻璃展柜前,一套特殊的茶具引起了学员们的注意。这是当年苏联特使米高扬到访时,中央办公厅用搪瓷缸、粗瓷碗拼凑出的待客器具。有学员在培训笔记中写道:“看着这些器具,我仿佛看到老一辈革命家那种不卑不亢的气度——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器皿,谈着关乎新中国命运的大事。”这种物质极度匮乏下的精神自信,正是西柏坡红色教育要传递的核心价值。
专题教学中,讲师特别讲述了九月会议前的一个细节:为确保会议顺利召开,行政处特意给每位代表准备了红蓝两色铅笔。有位领导同志却坚持用铅笔头开到只剩3厘米才更换(据《西柏坡记忆》,河北人民出版社)。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让中船物资的学员们陷入沉思——在预算充足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种“物尽其用”的自觉?
此次培训最巧妙的设计,是让学员带着现实问题来寻找历史答案。当中船物资东北公司的团队讨论“如何优化供应链韧性”时,有人突然联想到辽沈战役中锦州攻坚战的物资调度案例。这种将革命战争中的战略智慧转化为现代企业治理能力的思考,凸显了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时代价值。
作者:李老师
上一篇:记录者成为见证者: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角色转换体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