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柏坡党校教育基地!

西柏坡党校:淬炼“进京赶考”精神的大熔炉

发布时间:2025-04-23 16:04:34 人气:282

在太行山麓与滹沱河畔的交汇处,坐落着中国革命的精神地标——西柏坡。这里不仅是新中国诞生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淬炼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熔炉。西柏坡党校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教育实践,成为新时代“进京赶考”精神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洗礼。

西柏坡党校

一、历史坐标:从“九月会议”到新时代赶考之路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九月会议”,确立了请示报告制度与党委制,为全党立下规矩。毛泽东提出的“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等,成为党自我革命的早期实践。次年,毛泽东以“进京赶考”为喻,警示全党保持清醒,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一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总书记多次强调,“赶考”之路永无止境,需以“两个务必”为镜鉴,永葆初心。

二、精神内核:以“两个务必”锻造党性之魂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西柏坡党校的培训体系中,这一精神被具象化为多维度的实践:

沉浸式教学:学员走进中共中央旧址,在毛泽东旧居的土墙木桌前,感受“一桌一椅定乾坤”的简朴与智慧。

互动式体验:通过重走“赶考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将历史情境转化为现实感悟,强化使命担当。

三、现实启示:永葆“赶考清醒”的三大维度

以史为鉴,筑牢信仰之基:西柏坡精神提醒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需警惕“糖衣炮弹”,坚守政治本色。

以民为本,厚植为民情怀:从土地改革到乡村振兴,西柏坡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这一理念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创新模式中得以延续。

以实为要,锤炼过硬作风:无论是“六条规定”还是“八项规定”,其本质都是通过制度约束,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同心。

结语: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

西柏坡党校的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赶考”的印记,每一堂课都在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命题。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更需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新时代的考卷上书写无愧于人民的答案。正如西柏坡纪念馆前的誓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赶考之路”——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



上一篇:从西柏坡精神到新时代:党校教育传承创新与八项规定实践的深度融合
下一篇:西柏坡时期群众路线对当代党性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