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柏坡党建培训基地!

市体育局西柏坡之行:在“赶考”出发地淬炼体育精神新内涵

发布时间:2025-09-08 14:36:46 人气:8

202505160931015901.jpg

初秋的西柏坡,天高云淡,松柏苍翠。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与敬畏,市体育局党员干部一行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此行并非普通的参观学习,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党性淬炼,一次旨在为体育事业注入红色基因的精神远征。

此次培训依托西柏坡党校进行系统组织,其精心设计的西柏坡干部培训课程,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教材。走进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那一排排朴素的土坯房静静矗立,仿佛仍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学员们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历史的沉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肃穆的神情,内心却澎湃着与历史对话的渴望。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内,时光仿佛倒流回1949年春天。据《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记载,当时会场布置极其简朴,甚至没有固定的座椅,代表们从各地自带各式各样的凳子前来参会。站在这个简朴而庄严的空间里,学员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艰苦条件下所迸发的思想光芒和坚定信念。这种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让许多人陷入沉思:我们今天的体育事业虽然条件优越,但是否还保持着那种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初心?

这种震撼和反思,正是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唤醒和品格的塑造。培训过程中,学员们通过专题教学、现场讲解、情景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了“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个特别的历史细节深深触动了每位学员。据《西柏坡档案》等权威史料记载,1948年秋冬,在指挥三大战役最紧张的时期,毛泽东同志仍然坚持每天散步的习惯。他在散步途中经常与群众、战士随意交谈,了解基层情况。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特意要求警卫员将沿途看到的石头捡拾起来,集中放到一个地方,笑着说:“这些石头将来建设新中国都有用处。”这个看似平常的细节,却蕴含着深邃的寓意——即使在最紧张的战略决战时刻,领导者心中仍然装着国家建设的未来蓝图,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这个历史片段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在讨论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体育事业:竞技赛场上每分必争的拼搏精神,群众体育中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体育产业中资源优化整合的发展思路,无不与西柏坡精神相通。一位学员在心得中写道:“领袖捡拾的不仅是石头,更是一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战略思维,是一种积小胜为大胜的务实作风。这让我们思考,如何为体育强国建设捡拾好每一块‘基石’。”

通过这次沉浸式的学习,学员们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来时的好奇与敬仰,逐渐转化为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西柏坡党校的课堂上,在革命旧址的参观中,在小组讨论的热烈交流里,大家不断思考着如何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敢于拼搏、敢于争先”的体育精神,如何将“两个务必”的告诫落实到反兴奋剂、赛风赛纪等具体工作中。

夜幕降临时,学员们常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心得。清凉的山风拂过面庞,却吹不散大家讨论的热情。许多人表示,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把“钥匙”——一把能够打开历史与现实之门的钥匙,让西柏坡精神与体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培训结束时,每位学员都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程。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西柏坡精神的感悟转化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各个领域发扬光大“赶考”精神,以优异的成绩答好新时代的体育考卷,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西柏坡干部培训虽然结束,但其产生的影响将持续发酵。市体育局将组织学习成果分享会,让西柏坡精神的种子在全局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体育事业的绚丽之花。

作者:李老师



上一篇:白衣丹心寻根脉:市中医院西柏坡党性教育淬炼医者初心
下一篇:没有了!